画卷人
佳作奖 | 班台育青中学 | 张浩宇
归咎于我散漫懈怠的性格,所有的创作都只是敷衍应付。直到那一天……你将我的画作挑选出来,郑重其事地裱贴在我每天放学必经的布告栏上。
我自幼便沉浸于艺术的美妙。商场里悠扬的旋律让我驻足,画廊中精妙的画作让我痴迷。我惊叹于人类所创造的种种艺术,欣赏着那些承载着情感与思想的作品,然而却始终不敢用自己这双手去触碰那纯粹的美。因为那一年,我便已深知——我不配。阅览无数精美画作和绝伦技法,使我对年少的自己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,甚至萌生出“若不能创作出令人惊叹的作品,便绝不示人”的执念。无数次尝试,每一次落笔都加深了我内心的不安,第一道歪曲不均的线条,便足以将我的信心击垮。这种煎熬,伴随我直到小学毕业。
我站在“艺术”之山的山脚,仰望眼前无垠的高峰,霞光普照,令人心生憧憬。为了攀登至顶,触及我心目中的极致之美,我愿意付出一切。然而,这条攀登之路又岂是我这凡人能够轻易征服的?仅仅拥有审美的眼睛,无法让我走得更远,我还需要无数的努力与练习,方能靠近山顶一步。于是,步入中学后,我并未像其他同学那样结交新朋友、探索新奇事物,而是选择将自己封闭在艺术的世界里,怡然自得。草稿纸、课本,甚至作业本,皆成为我创作的载体。笔尖流淌出的每一根线条,都是我沉浸其中的痕迹。然而,当线条交错、覆盖,最终呈现的画面却总是不尽人意。烦躁地擦去一切,不仅让课本恢复整洁,也让我逃避了“自己不会画画”这一痛苦的事实。
时间在我的练习与自我否定中悄然流逝。初一的疫情与行动管制,让我有了更多独自钻研艺术的时间,尽管过程坎坷,我却从未后悔。直至初二,网课里的新美术老师——叶老师,出现在了我的艺术攀登之路上,为我开辟了一条新径,并耐心指引我前行。美术课,成了我最认真对待的网课。第一节课,叶老师简单自我介绍后,便直入主题——素描。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如此完整而清晰地理解构图、结构以及线条的运用。曾经困扰我的排线技法,在他的讲解下,逐渐变得井然有序。他解开了我长久以来深陷的疑惑,令我豁然开朗。这种前所未有的满足,让短短40分钟的网课显得意犹未尽。于是,初二的我将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投入美术,收获良多,也对艺术有了新的理解。
然而,初三的学业压力骤然袭来,父母开始严格管控我的时间。返校后,每一堂课都变得尤为重要,稍有松懈都可能影响成绩。美术课的地位逐渐被学科功课所取代,甚至在临近考试时,被无情地让位于自习。我不得不暂时搁置对艺术的热爱,投入紧张的学习。仿佛曾经那个愿为艺术倾尽所有的我,已被沉重的压力磨灭殆尽。父母更是担心我沉迷画画而“误入歧途”,时刻盯紧我的学习。然而,这份担忧实际上是多余的,因为每天上完课的我早已筋疲力尽,无暇再顾及艺术。每当叶老师布置美术作业,我都燃起想要认真绘制的冲动,却总是被堆积如山的作业所吞噬。迟交作业似乎成了统考班的常态,唯独叶老师,会在催促时无奈地叹息。而我,也渐渐忽视了这曾经深深爱着的科目。
进入高中后,课业压力虽稍有缓解,但我却开始放纵自己,弥补初三的苦涩时光。忙碌的课业加上各种社团活动,让我沉溺于一种不积极的状态。然而,叶老师已不再像初三那样宽容。他鼓励我们参与比赛,美术课的内容也从素描过渡到水彩。然而,初三养成的拖延习惯让我依旧迟交作业。最初,我也曾想好好作画,但却难以坚持。秉持着对艺术的敬畏,我始终不愿敷衍交作,导致成绩不理想,经常挨批。
我曾一度以为,自己与美术的缘分就此终止,或许我本就不该登上这座艺术之峰。然而,直到那一天……当我放学路过走廊,发现一些同学投来好奇与欣赏的目光。疑惑间,我看到了布告栏上,一幅被精心裱贴的水彩画——那竟是我的作品!我急忙走近反复确认,内心的激动难以言喻。那一刻,我仿佛看见曾经那个躲在角落里的自己,终于被世界温柔以待。受宠若惊之余,随之而来的却是深深的自卑。我开始质疑自己是否配得上这份认可,直至叶老师悄然走近,拍了拍我的肩,微笑着说:“我看得出来你很认真地在画,你有天赋,希望你别再迟交作业。”
他的这番话,如同一道光,穿透我内心的迷雾。我想起了初一那个单纯热爱艺术的自己,终于下定决心,不再辜负这份热爱。我开始认真对待每一份美术作业,同时也努力兼顾其他学科,向父母证明自己的决心。叶老师依旧耐心指导我,从透视到色彩搭配,他一遍又一遍地讲解。渐渐地,我在他的鼓励下,参加了许多比赛,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。
如今,我已步入高三,学业压力仍在,但我早已在艺术的道路上学会了坚持与努力。叶老师教会了我专注、耐心与不放弃。高三并非艺术的终点,而是全新的旅程。若不是遇到了叶老师这个“伯乐”,如今的我,或许早已跌落在山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