传递热爱的明灯 - 萧玮婷
17/07/2025 萧玮婷 | 巴生光华独立中学 |

传递热爱的明灯

佳作奖        ­‏|     巴生光华独立中学     |      萧玮婷

漫漫人生中,有人幸运地在少年时遇见愿用余生来追逐的热爱;有人不幸地迷茫了大半辈子,只为生存活着。而我恰巧在作为无头苍蝇随波逐流的时刻,遇到了一盏明灯。在学习这条既艰苦又迷茫的路上,他将名为“热爱”的温暖传递给我,让我成为了幸运的那部分人。

十五岁,时间将我推到了人生中第一个岔路口——文理分科。从小,科学课和历史课于我而言就是高效安眠药,但两者不同的是我可以在历史考试如鱼得水,而科学考试结束后桌子上总有我掉落的十几根头发。当时文商科是我朋友圈中最普遍的选择,若是想成为理科生不仅需要对其的热爱,还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和拥有“比文商科辛苦”的决心。我很清楚,其实自己并不喜欢历史,而只是擅长,但我并不想去到理科过着和数理形影不离的日子,所以我下定决心选择文商科,即使我对成为一名商人没有兴趣。这个决定没过多久就开始动摇了。我的新科学老师——郭子义老师总是围绕着考试重点讲课,他更喜欢介绍课外内容,以更贴近日常生活的方式让我们理解无处不在的科学。他的课总让我产生对世界万物的好奇心,总会在心里想着各种日常生活里不会思考的问题。“太阳为什么能持续产生热能那么久?”“为什么人类没有将盲肠进化?”我像个发球机一样不断把问题向他发射,而他绝对是国家队选手不会有一发疏漏,总是耐心解答我的每一个奇思妙想。

这样的科学课上得多了,我也渐渐发生了转变。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也会好奇科学后面的内容的呢?想到这里我才发觉原来自己已经对这门科目产生了如此大的热爱。选科的心再次摇摆不定,我却没办法像之前那样下定决心,于是我选择先把数理科的成绩提到水平线上,以免我与理科班那40个名额插肩而过。毕业考临近,我每天都抱着试题集猛啃,每天都有问不完的疑问,上课前、下课后、办公室里、甚至是走廊的偶遇都有他和我讨论考题的影子。在一次讨论预考试卷的途中,我对一道题目有自己的观点,即使与标准答案相差甚远、即使在身边同学不理解,我依旧提出了质疑,而郭老师向我解释考试还是必须跟着考纲走,但他居然认同了我的看法也赞扬我对题目的理解。课后,他向我致歉无法以我的观点作为答案,也鼓励我实际上的科学没有一个标准答案,世界千变万化没有什么是绝对错误的,说不定未来我的想法也会成为以我命名的定律。他的认同就像无边沙漠里唯一的绿洲,救我出无人理解的情况,让我明白拥有与他人不同的想法并非一件错事。

大考结束后,我成功成为理科班名单上的一员,但我却在这时开始退缩。倘若我无法将数理课学好;倘若数理课并非我是我喜欢的那样……有太多的假设在我脑海中盘旋,集结成一个结论——我的能力没办法支撑我的热爱。有太多“在文商班成绩更好”的例子供我参考,我害怕刚踏入热爱的门槛,就被现实推回没有梦想的日子。我在害怕与勇敢之间周旋了很久,是郭老师看不下去了,用激将法为我的火堆增添柴火让我有动力继续为热爱奋斗。如今已是我做这个决定后的第三年,三年里我未曾有一刻感到后悔,相反我很庆幸自己做了这样的决定,因为郭老师将他心中那份热爱传递给了我。我再也不是为了成绩单上亮眼的数字翻开书籍,而是发自内心想了解更多知识为原因去学习。我很自豪,我为自己的热爱选择了常人眼中较艰难的路,也明白了只要肯坚持没有什么是值得我们因害怕而退缩的,而这些深刻的道理都是郭老师带给我的。

我能在郭子义老师身上感受到对于教学以及科学的热爱,正是这两份热爱的合并让他的教学变得具有感染力,让我在他的课里找到人生的方向,找到我愿用余生追逐的热爱。山高水长有时尽,唯我师恩日月长。未来这条漫长的道路上,我将永远铭记这段师恩。